11月29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落實《海關支持廣州南沙創新發展新一輪措施》54項細化措施新聞發布會(直播)。會上,廣州海關副關長李宇表示,廣州海關不斷提升南沙物流樞紐和綜合配套服務能力,支持南沙打造國際航運物流樞紐。
據介紹,近年來,廣州海關積極推進“灣區一港通”改革,以廣州南沙港為樞紐港,內河碼頭和鐵路陸港為支線港,推動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推進大灣區機場共享國際貨運中心(南沙)建設,貨物在南沙口岸“一站式”辦理通關手續后,可運至廣州、深圳機場快速出口,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約30%,該改革獲評廣東省首批20個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
同時,廣州海關創新開展“一船多供”模式,允許從事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供應企業的單艘承運船舶,在一個作業航次內對多艘國際航行船舶供應保稅油。今年1-10月,國際航行船舶在南沙加注保稅燃料油約53.2萬噸,同比增長80.3%。
此外,廣州海關結合南沙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支持打造汽車“前港后貿”基地,優化跨部門“一站式”集成服務,支持汽車進出口國際貿易基地建設。實施“船邊直提”便利措施,進境船舶抵港后,無需海關查驗的貨物即可放行并實現企業車輛從船邊直接接卸、提貨。依托南沙國際冷鏈中心,打造“港口+園區”冷鏈貨物集散模式,目前南沙港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車厘子、榴蓮進口港。
李宇表示,接下來,廣州海關將加快推動“一港通”模式向大灣區內河支線港擴線,帶動南沙與大灣區乃至內陸地區資源要素便捷流動,將“出海口”搬到內陸企業的“家門口”。持續推廣“鐵路快速通關”模式,簡化優化海鐵轉關手續,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貨物通關效率。
同時,豐富國際航運物流樞紐配套功能。結合國際航行船舶加注液化天然氣(LNG)的實際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場所和企業開展保稅加注業務,進一步強化南沙作為華南保稅供船燃料油中心功能。持續推動口岸硬件設施持續完善,支持南沙港四期碼頭、近洋碼頭等開放驗收,不斷增強物流樞紐的承載能力。
“我們還將結合南沙發展規劃,進一步創新監管模式。”李宇介紹,廣州海關重點對新質生產力、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糧食、汽車、冷鏈等臨港產業提供精準監管服務方案,支持現代化產業臨港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