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一份新報告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港口擁堵加劇已使集裝箱船供應減少了2%以上。報告稱,新加坡、迪拜和地中海是擁堵熱點,而亞洲的集裝箱供應仍然緊張。
亞洲集裝箱咨詢公司Linerlytica的一份新報告警告稱:“港口擁堵再次困擾著集裝箱市場,新加坡成為最新的瓶頸。”該報告指出,在這個全球第二大集裝箱港口,停泊延誤時間目前長達7天,等待停泊的總容量在最近幾天上升至45萬teu(見下圖)。
Linerlytica指出:“嚴重的擁堵迫使一些航運公司取消了原定的新加坡港口停靠計劃,這將加劇下游港口的問題,這些港口將不得不處理額外的吞吐量。”
這些延誤也導致了船只的擁擠。
上海和青島也在經歷大量船舶停泊的過程。上海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目前在上海的停留時間達到了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匯豐銀行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貨物運輸的這種低效率導致航運公司在長途航線上省略了區域呼叫和空白航行,以恢復時間表的可靠性,這進一步降低了本已緊張的運力。”匯豐銀行在討論今天的天價現貨運價時表示,這是除新冠疫情以來的最高記錄。
訂箱平臺Freightos的研究主管Judah Levine評論道:“由于中國一些港口的船舶聚集,延誤和遺漏導致了空箱短缺和擁堵的報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存在擁堵問題。”馬來西亞的巴生港在Linerlytica今天最擁擠的港口名單中排名第八。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在最新的每周通訊中表示:“在中國北方的港口,由于紅海相關的中斷(集裝箱在水上停留的時間更長)和不需要集裝箱的港口的空集裝箱堆積,這些港口開始出現擁堵,可能會出現中斷。”
Sea-Intelligence的分析師在最新的周報中表示:“亞洲港口的擁堵和需求的突然激增,現在吞噬了更多的運力——而市場并沒有這樣的運力。”他們補充稱:“航運公司正在取消航班,不是為了限制運力,而是因為當船只陷入擁堵時,它們沒有免費的船只來維持每周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