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15時,在長江引航中心7名引航員的接力引領下,歷經21個小時航行,吃水達11.8米的中國籍散貨船“蓉達上海”輪安全靠泊南京港,刷新了南京港開埠以來進港船舶最大吃水歷史記錄,助力南京港“大船深水”邁上新臺階。
據悉,“蓉達上海”輪,船長199.98米,船寬34.00米,最大吃水11.80米,本航次載運56450噸鐵礦石從舟山開往南京卸貨。這是南京港首艘吃水達11.8米的進港船舶,也是南京市啟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的一項重大突破,標志著南京港進港船舶吃水標準從11.60米進一步提升至11.8米,在加快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前,長江正值枯水期,水位較往年偏低,部分航道水深變淺,航道寬度變窄。“蓉達上海”輪本航次進江吃水11.8米,已接近本船滿載吃水,船舶操縱能力受到極大限制。為保障該輪安全進港,南京引航站精心謀劃,周密部署,會同海事、交通局、航道、港口、代理等相關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船舶進江安全保障方案。召開船前會議,組織引航專家仔細研究航道和碼頭前沿水深變化,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實施“一船一策”,詳細制定引航方案和應急預案,結合近期天氣、水位、潮汐等因素,確定最佳進港時機,選派技術精湛的引航專家團隊執行本次引航任務,安排業務領導跟船進行現場指導。在引航過程中,在長江引航中心的統一調度及海事部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服務保障下,引航團隊密切與沿江VTS溝通聯系,加強團隊配合協作,時刻關注航道水深變化,及時調整引航計劃,謹慎操作,克服寒潮大風、通航密度大、嘶馬灣、尹公洲航段狹窄彎曲等諸多艱難險阻,最終安全順利抵達南京港。
今年以來,南京引航站主動擔當,自我加壓,迎難而上,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課題研究,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積極開展11.6米船舶進出南京港實船試驗工作,先后引領6艘11.6米吃水船舶安全進出南京港,不斷積累完善工作經驗,穩步提升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助企降本提質增效,助企暢享長江黃金水道“寸水寸金”深水紅利。此次“蓉達上海”輪安全靠泊南京港,刷新南京港到港船舶最大吃水記錄,標志著南京港“大船深水”又一次升級蝶變。據測算,南京港進出港船舶吃水由11.36米提升至11.8米,海輪單航次可多裝載3000至5000噸貨物,每年可為腹地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約4000至5000萬元,對南京外貿經濟發展、鞏固和提升南京長江中下游江海轉運主樞紐港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南京引航站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鑄牢主角意識和擔當意識,深入踐行長江引航中心“八項服務承諾(2023版)”,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提升引航服務能力,釋放長江深水航道“黃金效能”,為加快推進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貢獻長江引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