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5年7月11日——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中國制造網(MIC國際站)與中國郵政南京市分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此次合作瞄準江蘇外貿企業物流痛點——2024年南京跨境電商進出口占全省45.3%的產業規模,與跨境物流20%以上成本占比的矛盾亟待破解。雙方將通過資源整合與數字賦能,構建“端到端”跨境物流新生態。
戰略縱深:從口岸樞紐到產業毛細血管
南京郵政副總經理沈峰指出,南京作為中國郵政全球航空貨郵樞紐網絡的關鍵節點,承擔著全國19%的國際郵件轉口職能。依托覆蓋196個國家的航線網絡及南京空港跨境電商產業園的9610/9710通關便利,此次合作將重點推進三大升級:
智能分撥系統:對接MIC平臺訂單數據,實現南京-大阪包機航線“72小時極速達”
成本管控模型:整合中歐班列與郵政海運資源,重貨物流成本降低15%-28%
倉配一體服務:開放郵政溧水保稅倉,提供“頭程入倉+尾程配送”全托管方案
“無錫金力機械通過郵政‘關務+渠道’專班服務,出口印尼的注塑機物流時效壓縮40%,年節省運費超百萬。”沈峰以案例佐證服務實效。
數字引擎:從訂單到簽收的全鏈路可視化
MIC國際站總裁曹睿現場演示了平臺與郵政系統的深度耦合:外貿企業登錄MIC后臺即可實時追蹤貨物位置,并獲取“最優路線+最低成本+最低風險”三重物流方案推薦。
該功能基于雙方共建的三大數據庫:
全球稅率地圖:動態更新32國關稅政策波動
港口擁堵指數:接入上海港、洛杉磯港實時作業數據
風險預警系統:標記戰亂地區、海關嚴檢口岸等高風險節點
“過去中小外貿企業需對接3-5家貨代比價,現在一鍵獲取全流程解決方案。”曹睿強調,系統年內將服務超5000家江蘇企業,目標降低物流管理成本30%。
產業共振:輕工制造借力“新航海計劃”
此次合作同步納入MIC國際站“新航海計劃”框架。針對江蘇輕工產品出海需求,雙方推出專項服務:
小件包裹矩陣:對3公斤以下小商品開放“郵政E郵寶”綠色通道,運費較商業快遞低60%
大宗貨物專線:為家具、機械等提供“拼箱+海外倉前置”服務,縮短交付周期至15天
信保金融聯動:聯合中國信保推出“物流險+訂單險”組合產品,覆蓋貨損拒付風險
南京江北新區某寵物用品企業主表示:“通過郵政-MIC專屬方案,發往中東的貓爬架物流成本從占訂單額35%降至22%,直接提升凈利潤空間。”
趨勢洞察:長三角外貿韌性的物流基石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指出,長三角外貿1-5月7.2%的增長背后,是物流效率與產業升級的深度協同。隨著南京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加速建設(規劃年處理能力超百萬噸),以及MIC平臺數字化工具滲透率提升,江蘇外貿企業有望實現“物流成本占比壓降至12%”的行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