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記者從上海港相關部門了解到,上海至美國航線集裝箱運輸市場再度出現“爆艙”現象,當前訂單已排至6月份,船運艙位供不應求。
美線貨運需求的集中井噴成為此次“爆艙”主因。國際物流服務商“運去哪”分析顯示,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后,市場觀望情緒迅速消散。眾多此前暫緩的訂單加速釋放,美國采購商更是主動提升庫存儲備,大量下半年新訂單隨之落地。
供需失衡的背后有著深層邏輯。據了解,4月下旬因關稅因素,美線貨運量大幅下滑,船運公司相應削減運力、停航減班,并將資源調配至其他航線。隨著市場需求反彈,運力恢復卻難以一蹴而就,部分船舶尚在返程途中,短期內艙位緊張局面加劇。
目前,上海港正全力保障運輸暢通。據上港集團生產業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5月19日至25日期間,上海港美線出口集裝箱裝卸量達5.9萬標箱,環比增長49.4%。目前美線停航班次已全部恢復,每周42班的常態化運營格局逐步回歸。針對運力調整導致的船期波動,港口已啟動應急預案,確保船舶靠泊、裝卸及離港各環節高效運轉,對臨時加開的貨運班輪也制定了專項保障方案。
貨代行業對市場走向保持理性判斷。“運去哪”美加航線專家雷磊預測,到6月上旬,亞洲至美國航線運力將完全恢復,甚至有望超過常規水平。盡管當前6月船運報價顯著上調,但隨著運力持續補充,實際漲幅或將趨于平穩。
部分外貿企業透露,美國客戶始終保持密切溝通,所謂“訂單暫停”僅是階段性調整,核心訂單從未取消。部分高新技術及醫藥企業表示,憑借技術壁壘和產品優勢,即便關稅存在,美國市場需求依然旺盛,企業經營基本面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