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湖北港口集團“扭虧治虧瘦身健體行動”和“強化算賬經營,打造算賬文化”大討論活動部署,宜港集團宜都港聚焦“盤存量、算細賬”,靈活采取多種方式有效盤活不同類型存量資產,實現“優增量”,推動港口“閑置存量”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效益增量”。
項目盤活資產
日前,隨著港區內新型建材精加工項目穩步推進,宜都港和投資方簽訂了3#倉庫和場地租賃協議,盤活了部分存量倉庫及貨場,每年可新增租賃收入55萬余元。在港區外,有一塊面積為11.12畝的“飛地”,雖然已取得使用權多年,但一直沒有開發利用,今年該宗土地成功敲定一期用地規劃方案,即將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
業務盤活資產
充分挖掘港口存量庫場資源稟賦,在貨源承攬過程中主動向客戶推介港口倉庫、場地等硬件資源,成功引導部分高附加值件裝貨物變“車船直裝”為“車—庫—船”中轉,在盤活資產、提高港口收益的同時,也滿足了客戶對倉庫資源的需求。僅今年4至5月,約5000噸重晶石粉等噸包貨物順利進入剛剛改造完工的港區1#倉庫并從碼頭中轉,給宜都港帶來12萬余元的營收。
激活“邊角資產”
對部分小面積、小體量以及用途受限的“邊角資產”,宜都港堅持“不因散小而不為”,一律納入資源盤活目標。港區2#倉庫旁邊一處110平方米左右的空置候工室,結合客戶需求,在依規完成評估、報審等手續后,順利出租給客戶,每年新增1萬多元的租賃收入。興航碼頭因資源現狀及周邊道路貨車限行等原因,一直沒有合適的資源利用方式,宜都港通過多方銜接,立足服務附近錨泊基地“水上超市”,提供批次性上下貨服務,以“零成本”方式每年增加營收近3萬元。
緊扣盤活閑置資產目標,宜都港將分類施策,進一步理清資產盤活思路舉措,著力讓“資產”變“資源”、讓“老巢”棲“新鳳”、讓“包袱”變“財富”,持續提升資產使用效益,加快治虧減虧扭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