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60多標箱鈦白粉搭乘著海鐵快線從山東港口豫北內陸港內鳴笛啟程,發往山東港口青島港,抵港后乘船出口到其他國家。這條海鐵快線就是今年7月,山東港口開通的首列“河南焦作—山東港口青島港”鈦白粉海鐵快線。
不僅是河南的鈦白粉,山西的鐵礦石和光伏等產品也都在當地的內陸港集結,然后通過海鐵快線運輸至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港口”)旗下的港口,再發往世界各地。
山東港口通過建設內陸港,彌補了內陸地區在樞紐設施結構和功能上的短板。內陸城市的出口貨物進入內陸港,就相當于已經到達了港口。在內陸港,可以完成報關、檢驗等手續,然后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海外。
10月24日—25日,在2024海洋合作發展論壇的“向海圖強 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和航運物流產業”平行論壇上,山東港口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表示,山東港口將加快金融、貿易、港航物流等高端型集成創新,全力打造現代產業經濟。
依托內陸港助力外向型經濟
黃河流域人口眾多,產業結構完備,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強勁的生產能力。但這一地區物流運輸長期依賴公路、鐵路和航空,缺乏一個便捷的出海通道,迫切需要沿黃九省區協調聯動,共建一條沿黃達海的便捷大通道。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余東華表示,山東港口地處“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黃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它不僅連接南北、貫通東西,還實現了陸地和海洋的銜接,是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現海陸聯動、建設海陸大通道的關鍵環節。
自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后,沿黃陸海大通道日益繁忙。同年,山東港口組建成立,助力越來越多的內陸港城市向外向型經濟轉型。
山東港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寶杰介紹,2014年之前,港口物流產業還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內陸港,也沒有成熟的業務模式可以借鑒,要打通物流通道,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持,以及鐵路、海關、船公司和相關企業的協作,還需要客戶觀念的轉變和積極參與。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將港口功能“復制”到內陸地區并非易事,公司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為解決這些問題,李寶杰說,山東港口從實際出發,結合各內陸地區的交通設施、產業結構、貨源情況、市場信息等,與沿黃九省區政府部門及廣大客戶加強對接,并強化關、港、鐵、區之間的協同聯動,探索服務標準和運營模式。
李寶杰說:“以前,內陸客戶辦理出口業務需要對接船公司、代理等多家單位,不僅手續復雜、流程繁瑣,還耗費時間。山東港口在鄭州、西安等地搭建第四方物流平臺,讓客戶辦理業務由‘一對多’轉變為‘一對一’,通過將關口、港口功能前置到內陸港,物流時效提升30%以上,物流成本下降超過10%。”
沿黃陸海物流大通道加速擴張,實質上是一場雙向奔赴。2024年10月23日,在“黃河流域省(區)屬國資國企對接交流會”上,沿黃9省(區)國資委簽訂共暢沿黃陸海大通道、共建沿黃物流生態圈戰略合作協議,山東港口、中泰證券等5戶省屬企業與沿黃省(區)企業分別簽署多方戰略合作協議。
2024年5月召開的“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暨2024·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表示,山東是黃河出海的省份,山東港口要積極承擔起沿黃流域物流發展的重任,不斷織密物流網絡,完善供應鏈服務體系,將出海口“搬到”企業的家門口。
暢通沿黃達海大通道
憑借東聯日韓、西接“一帶一路”的地理優勢,山東港口眾多航線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航線,而成為構建貫通全球產業鏈的重要通道。沿黃地區的新興產業也可以利用高效且低成本的出海大通道,將商品運往國際市場。
2023年7月,青島港將比亞迪集團西安工廠和上汽集團鄭州基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發往海外。“西安造”比亞迪汽車先通過內貿鐵路,經過2天—3天運抵青島港,再經過長榮明星航線30天抵達荷蘭鹿特丹。
隨著天合光能和國家電投在西寧建立生產基地,青海省正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的高地,這條超級產業鏈正在將西寧生產的光伏組件不斷輸送到歐洲多個國家。2023年10月28日,山東港口在青海設立首個內陸港,青海的貿易公司從俄羅斯進口的菜籽油、糧食、礦石和冷凍品在青島港卸貨后,可以通過火車直接運輸到西寧。同時,青海宜化生產的PVC、藏毯、光伏材料及組件等產品,也能夠通過班列從青島港出口到東南亞等國家。
目前,山東港口處理的貨物中有超過80%來自沿黃九省區。其中原油、鐵礦石、鋁礬土和糧食等關乎能源安全和國計民生的貨物,分別占到了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一,支撐起山東省97%的外貿進出口量。
李寶杰表示,建設陸海大通道不僅可以通過鐵路、公路將內陸地區與海洋連接起來,加快構建一個經濟、高效、便捷的海鐵聯運物流體系,還能促進不同地區之間的互相聯通、資源共享、經濟互協以及文化交流和融合。
此外,山東港口加快由單一的港口物流服務商,向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港區、城區、園區“三區互融”,統籌推進港、產、城一體化聯動發展。
以山西地區某光伏企業為例,得益于青島港密集的外貿航線,通過海鐵聯運模式,該企業的光伏產品全程僅用12天即可直達東南亞,相較其他物流方案,時間縮短了至少3天,綜合物流成本降低了30%以上。
霍高原介紹,過去5年,從陸路方面看,山東港口已在全國建設了50個內陸港,并開通了100條海鐵聯運班列;從海路方面看,山東港口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建立了貿易聯系,航線總數達到350多條,航線數量和密度穩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形成了“內外貿互補、遠近洋兼備”的航線網絡。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和綜合集疏運體系日益完善,航運樞紐的中心地位持續凸顯,陸海物流大通道的通達性和效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