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運輸市場正遭遇歷史性寒冬。盡管傳統淡季如約而至,但今年市場下行幅度遠超預期。行業監測數據顯示,主流船型租金已跌破運營成本線,部分老舊船舶甚至出現負運費現象。
租金斷崖式下跌
據克拉克森最新報告,截至2月21日,16萬立方米級LNG運輸船一年期租租金已跌至8000美元/天,達歷史新低。即期運費市場更為慘淡,該船型現貨運費報收3500美元/天,同比暴跌91%。主力船型17.4萬立方米級LNG船表現同樣低迷,其期租租金較去年同期縮水73.3%,目前日租金維持在1萬美元關口震蕩。
此前,海事服務網CNSS曾報道,由于全球新建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供應過剩,LNG貨物的運費已跌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詳情請見:這類船的運價,暴跌至五年最低!)
不同推進系統的船舶租金呈現顯著差異。行業經紀人透露,二沖程船舶的日租金報價維持在5000-7000美元區間,但實際成交價已跌破該水平,部分交易甚至接近零元。更小型的三燃料柴電船日租金勉強維持在1000美元,而蒸汽渦輪船則為0。
國際航運研究機構Fearnleys的監測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其最新報告顯示,自2024年6月以來,西半球15.5-16.5萬立方米級LNG運輸船即期運費參考指數暴跌98%,目前趨近于零值。東半球市場雖略好,但2000美元/天的運費仍處歷史冰點。
國際能源署分析師Greg Molnár表示,LNG運輸船的現貨租金已暴跌至5000美元/天,創下歷史新低。這一價格遠低于行業普遍認為的15000美元/天運營成本,導致部分船東面臨虧損運營的困境。
市場現極端價格信號
如今的LNG運輸市場已經開始顯現極端信號,其中包括部分船齡超過20年的老舊LNG船已出現負運費現象。
行業分析師表示,這些船舶的運營方為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接受租家倒貼燃油費用的極端交易條件。這種異常情況此前僅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前的短期窗口出現過。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船齡20年舊船不得不面臨提前報廢的風險。
Fearnleys資深經紀人Paul O'Sullivan指出,雖然20年船齡在航運業尚屬"壯年期",但在新一代雙燃料推進系統的17萬立方米級新船對比下,這些船舶的貨物蒸發率、能效指標已顯著落后。"特別是14.5萬立方米級蒸汽船隊,預計到2027年將面臨集中淘汰壓力。"O'Sullivan補充道。
此種情況之下,已有部分傳統LNG玩家選擇退出市場。LNG運輸市場的主要玩家Golar LNG表示,已經賣出了最后一條LNG運輸船,轉型為浮式液化天然氣平臺(FLNG)運營商。據悉,Golar LNG已確認出售其140600立方米的蒸汽動力LNG船Golar Arctic(建造于2003年),交易金額為2400萬美元。該公司表示:“Golar Arctic是Golar船隊中最后一艘LNG運輸船。在出售該船后,Golar將完全退出其傳統的航運業務。”
中信期貨研究所工業與周期組負責人武嘉璐表示,對于船東而言,較低運價將使得現貨市場敞口較高的船東面臨虧損壓力,部分老舊船舶或考慮退出。以長期合約為主的船東受到影響相對較小,同時現貨市場低迷,若長協合約期結束,船東在獲取相對高價的后續長協合約方面將面臨更大壓力。
后續仍需關注是否有更多老舊LNG船舶通過停航、拆解等方式退出市場,并關注俄烏局勢進展,以及后續歐洲、俄羅斯是否仍將重新塑造其LNG貿易格局。
供應失衡加劇
業內分析師認為,當前運費水平已低于船舶日均運營成本,這可能導致中小船東出現大規模停運潮。隨著新造船訂單持續交付,市場供需失衡狀況恐將進一步加劇。
從供應端來看,2024年全球LNG船隊規模增長了10%。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目前全球LNG船舶數量為816艘,其中4萬立方米以上船舶共有736艘。此外,LNG新船訂單數為346艘,2025年將有91艘4萬立方米以上LNG船舶交付。
今年1月,日本三大海運公司曾稱,計劃到2030財年將LNG運輸船總數增加40%以上,總投資估計超過1萬億日元。其中三井物產計劃到2028財年將船隊規模擴大40%至140艘,2030財年達到150艘;川崎重工計劃到2030財年船舶數量增加60%,達到75艘;日本郵船計劃到2028財年增加30%至120艘。
然而,從需求端來看,全球LNG貿易量僅增長2.5%,這一巨大差距導致運力過剩。同時,盡管紅海危機等因素拉長了部分航線,但仍無法抵消過剩的運力壓力。
分析師、船東都紛紛對此發出警告,2025年,對LNG運輸船來說是異常艱辛的一年。馬來西亞海運巨頭MISC表示,“新船持續涌入以及新的LNG項目額外供應的延遲”預計會帶來下行壓力。
至于何時可能迎來回升,MISC預計,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運價將在2026年后回升,“隨著被推遲的項目投入運營,液化天然氣供應將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