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船和二手噸位的收購加強了MSC的船隊,因為它繼續建造一系列能夠覆蓋所有主要市場的船只
MSC今年大規模擴建了365173標準箱,鞏固了該公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的地位,擴大了與第二大航運公司馬士基的差距。
為了獲得滿足客戶需求所需的噸位,MSC正在建造一支龐大的新船隊,25艘新造船,總容量為316691標準箱,另外還有48482標準箱的二手船。
Alphaliner表示:“其對運力的不懈追求大大擴大了與排名第二的運營商馬士基(450萬標準箱)的差距,達到近210萬標準箱。從長遠來看,僅這一差距就相當于排名第六的ONE(Ocean Network Express)的整個船隊。”。
自今年年初以來,MSC占前十大航運公司總船隊增長的31%,只有ONE的增長率高于MSC,為5.9%,而瑞士航運公司的增長率為5.5%,但這使ONE的船隊增加了122786標準箱,約占MSC標準箱增長的三分之一。
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告訴Seatrade Maritime News:“在我們的年中展望中,我們鼓勵托運人玩‘交付游戲’。我們的意思是,一些在2025年有大量訂單要交付的承運商也將面臨填充這些船只的壓力。”
Sand表示,MSC將在這方面面臨最大的挑戰,因為他們將在2025年交付超過50萬標準箱。
該分析師還指出,MSC可以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生存下來,這似乎正在發生,因為“你損失的錢是有限的,而你能賺的錢沒有上限!”Sand補充道。
然而,Dynamar的數據顯示,MSC過去采用舊噸位的政策可能會使前十大航運公司的排名趨于平穩。
Dynamar顧問Darron Wadey指出,這家總部位于荷蘭的公司最近在去年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按數量計算,MSC船隊中約有35%-40%的船齡至少為20年,約占其運力的五分之一。
相比之下,馬士基的份額為船舶數量的15-20%和運力的10-15%,而達飛集團的份額為船只數量的10-10%和運力的不到10%。
Wadey說:“如果這三艘船在那個時候神奇地報廢了20多年的船,那么MSC最終將擁有數量最小的船隊,僅略高于500艘,而另外兩艘仍將超過550艘。”。
他補充道:“因此,如果(當)市場出現嚴重下跌,MSC在快速調整其船隊規模方面有足夠的空間,而不會實際消耗其尚未完全償還投資的更現代化船只的庫存。”
此外,Wadey指出,MSC約三分之二的大型船舶是租用的,因此其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太多大型和相對較新的船舶。
Wadey說:“在極端情況下,任何租用的船只都可以像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承運人一樣盡早歸還給船東,即使這種(絕望的)舉動招致了處罰。”。
該公司在半個多世紀的經驗中經歷了許多周期,現在它不僅僅是一家航運公司,擁有集裝箱物流和運輸公司,在其他領域也有分支機構,包括碼頭運營。
Wadey總結道:“鑒于上述情況,我認為它可以在下一次經濟衰退中幸存下來。否則,整個行業都處于危險之中。”。
總體而言,Alphaliner報告稱,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裝箱船隊增長了118萬標準箱,自1月以來僅增長了3.8%。這標志著與最近幾年增長推動的情況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