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集裝箱現貨運費在兩周內上漲了60%,甚至亞洲-美國西海岸等不受紅海危機直接影響的航線也出現了大幅上漲。
海運戰略國際(MSI)集裝箱市場分析師Daniel Richards指出,現貨市場的增長超過了改道的成本。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市場是否過度反應和恐慌,托運人對疫情期間出現的供應擁堵的重演感到緊張不安,這種情況導致了嚴重的延誤、空間短缺和創紀錄的集裝箱運費。
相關:紅??植朗录?,亞洲到歐洲的現貨集裝箱運價上漲超過100%
理查茲表示:“推動集裝箱市場上漲的可能是恐懼,而不是事實。”從繞道好望角的成本來看,運價上漲幅度高于合理水平,這表明既有恐慌,也有在未來幾周因船只推遲返回亞洲而爭取艙位的企圖。
盡管近期即期利率的上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視為是由恐慌驅動的,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紅海危機持續多久。理查茲說,如果混亂繼續下去,對運費和租船費率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根據分析公司Linerlytica的數據,在12月15日至1月7日期間,絕大多數集裝箱船(約80%)選擇從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改道。這相當于354艘船,465萬teu,占船隊的16.4%。只有少數規模較小的航運公司,如SeaLead Shipping和Newnew Shipping選擇不轉移任何服務。
Linerlytica認為,運價還會進一步上漲,并表示:“這些改道將導致亞洲至歐洲和美國東海岸的運力在第4周至第6周出現高達40%的缺口,預計未來幾周運價將進一步飆升。”
據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報道,2023年最后一周的運價飆升尤其高,在截至2023年12月29日的一周內增長了40%以上。隨后,該指數的增長較為溫和,但仍然顯著,截至1月5日的一周,該指數周環比增長7.8%,創下自2022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匯豐全球研究在其最新的全球貨運監測中評論道:“我們警告說,紅海的不穩定局勢可能會導致其他地區港口的擁堵,原因是不確定的船只時間表,以及空集裝箱排空導致的設備短缺,而即將到來的農歷新年(LNY)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
“如果危機在未來幾周內得不到解決,隨著班輪公司與零售商就年度合同進行談判,現貨運價上升可能導致合同運價上升。這可能有助于防止該行業利潤與中斷前的預期相比下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