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傳聞指出香港葵青九號貨柜碼頭大部分用地已經停用隨后香港國際貨柜碼頭(HIT)發布聲明澄清只有九號碼頭以北一塊占地約19公頃的用地因為市場需求不足自2020年起陸續停用至2022年整體停用停用土地面積占九號碼頭北用地的47%。
據悉HIT由和記信托100%持股。聲明中HIT指出近年面對全球經濟放緩、貿易需求下跌、地緣政治、疫情恢復緩慢以及鄰近港口競爭等多項因素葵青貨柜碼頭吞吐量持續下降。目前葵青貨柜碼頭堆場的平均使用率只有約50%未充分利用的土地約80公頃。
航拍九號貨柜碼頭
HIT解釋稱與2019年相比今年葵青貨柜碼頭整體吞吐量的跌幅約為24%其中的出入口貨量更是下跌41%情況嚴重。聲明又說盡管今年初中國大陸地區恢復通關但在疫情期間航運公司大多將貨物轉移到鄰近港口葵青的吞吐量無法回復到疫情前水平。據估計香港已流失約200萬標箱至深圳港和廣州南沙港。
HIT預計今年香港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將由2019年的1800萬標箱跌至1400萬標箱跌出全球港口吞吐量排行榜前十名。
和記信托在香港持有的碼頭股權
HIT經營著葵青貨柜碼頭的四號、六號、七號及九號碼頭(北)的十二個泊位另與中遠海運港口及其子公司合營八號碼頭是香港最大的貨柜碼頭經營商。
根據香港海運港口局數據顯示香港港口的貨柜吞吐量已由2012年的2311.7萬標箱逐年下跌至去年的1668.5萬標箱;而今年前十個月吞吐量僅1192萬標箱以每月處理約120萬標箱推算今年的集裝箱吞吐量會比去年低可能只略高于1400萬標箱。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預計香港貨運業的前景并不樂觀未來5-10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只會繼續下跌原因是貿易商因地緣政治影響而傾向于轉往東盟、墨西哥等地采購再加上香港運貨成本要比周邊的深圳港、廣州南沙港等內地港口高隨著中國的港口愈來愈完善香港與內地港口的差距日益拉開。他認為香港未來應循高增值服務發展港口業。
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香港港曾連續11年蟬聯全球港口吞吐量冠軍直至2005年被新加坡超越隨后又被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等超越。2022年全球100大集裝箱港口排名中香港港位居第9。
昔日的全球第一大港到如今集裝箱吞吐量連年下降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了解香港港近年來發展受到掣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香港港作為中轉型港口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和新冠疫情的恢復緩慢對香港港口的吞吐量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是智慧化程度不高。在我國大陸港口自動化建設如火如荼的當下香港港只有HIT完成了部分自動化改造并且物流配套資源有限碼頭用地面積、倉儲面積狹小缺乏冷庫、數據中心等高規格倉庫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高品質、高效率物流保障需求。
三是由于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較高香港港的裝卸費和堆存費與毗鄰港口相比較高。在《中國港口的裝卸費到底有多低?》一文中港口圈曾統計我國各主要港口的裝卸費以裝卸一個外貿20尺重箱為例香港港的裝卸費高達1767元而周邊的鹽田國際收費980元深圳西部港區僅收費800元不到香港港的一半。
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也正積極尋求提振海運業的方式方法其中的“破冰”之舉一是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成立運輸及物流局由專門的部門來管理港口;二是成立“香港海港聯盟”將香港的四家主要碼頭運營商合為一體。
除此之外也有聲音認為應該搬遷葵青碼頭至新界西部更新碼頭軟硬件并加裝岸電設施并集中發展物流業。不過目前僅停留在建議層面并未進入到施政環節。
而最新的進展則是在近期舉辦的香港海運周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露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將于數星期內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將提升高端航運業務促進零排放轉型推動航運智能化、數字化和國際交流。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也表示政府正積極推動“智能港口”發展建立數碼化港口社區系統進一步提高港口效率、降低處理貨物的時間和成本。
隨著疫情后全球供應鏈格局重塑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內地港口在裝卸效率、貿易與通關便利程度等方面奮起直追香港港的貨物吞吐量下降是必然。但香港作為世界級航運中心在金融、法律服務等方面仍然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而一年一度的香港海運周作為海運業的一大盛事也意味著香港在航運咨詢交流、第三方標準設立、行業研究等方面依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仍舊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