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入境集裝箱同比增長9.2%。這是連續四個月增長的最新數據,在經歷了一段以大流行后的低迷為主導的充滿挑戰的時期后,這是一個積極勢頭的燈塔。
“我們現在完全回到了由潛在經濟活動驅動的年復一年的變化,因為我們已經過去了這種變化是由早期的艱難比較驅動的時期,”獨立分析師約翰·d·麥考恩(John D.McCown)在他最新的月度報告中寫道。他編纂了美國主要港口的進口數據。
在動蕩的15個月里,美國主要港口一直在努力應對同比運量下降的問題,這是美國新冠肺炎進口激增的直接影響。最近入境游客數量的大幅增長表明,旅游行業正朝著穩定和增長的方向發展。
在去年12月增長8.9%的基礎上,今年1月的入境量增長反映了對有形商品的強勁需求,凸顯了中國經濟在逆境中的韌性。
2024年的海上景觀開始于西海岸港口的復蘇,特別是加州長灘,僅1月份就預示著23.5%的增長。整個西海岸的增長率大幅上升至17.7%,標志著疫情后的逆轉。
在全球運輸中斷最嚴重的時期,托運人越來越青睞東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以避開困擾西部地區的物流困境。然而,最近的趨勢表明,大流行前的偏好有所恢復,表明強勁的復蘇和對西海岸能力的重新信心。
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則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交易量僅增長了2%。值得注意的是,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Charleston)出現了8.3%的下滑,突顯出美國各海運門戶城市復蘇的不平衡性。這種差異引發了有關推動這些地區表現的潛在因素的重要問題。
雖然西海岸的反彈可歸因于效率提高和戰略轉變的共同作用,但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放緩表明,保持大流行時期的勢頭可能面臨挑戰。
即使在農歷新年調整之后,2024年線的整體較高軌跡表明,進口需求持續存在,暗示全年貿易額增長前景有望樂觀。
1月份的入境負荷數據顯示,與2019年同月相比增長了4%,標志著朝著大流行前的貿易模式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意味著五年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0.8%,這至少是一個穩定的軌跡。貿易量的這種彈性對北美貨運供應商來說是一個受歡迎的跡象。
然而,這種上升趨勢確實是在增長預期放緩的背景下展開的。預計未來的年增長率約為2.7%,這意味著貿易行業前景的重新調整,并根據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供應鏈重組和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進行了調整。這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增長率,但也落后于大流行前10年3.8%的平均增長率。
港口是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其表現可以洞察更廣泛的經濟趨勢和貿易模式的變化。這些趨勢不僅反映了與大流行有關的中斷的直接影響,而且表明了貿易路線和供應鏈戰略的長期結構性變化。
隨著貿易量的持續恢復和適應這些新的現實,重點將越來越多地轉向提高港口效率、使貿易路線多樣化和投資于可持續物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