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銀行和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上周發布的第三版《2022年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CPPI)中,中東港口再次名列前茅。
中國深水港洋山(Yanghshan)位居榜首,標志著繼去年沙特港口領跑之后,中國重新奪回了主導地位。
報告稱:“除了洋山港,中東和北非港口今年再次表現良好,該地區有三個港口進入前五名:阿曼的塞拉萊港排名第二,阿布扎比的哈利法港排名第三,丹吉爾地中海排名第四。”
排在第16位的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港(Port of Algeciras)是歐洲排名最高的港口,但現在日益被丹吉爾地中海(Tangier Med)超越。
在去年宣布取得進展后,沙特港口在最新行業排名中的下滑將令人感到失望。沙特王國明確設定了將港口吞吐量提高四倍至每年4000萬teu的目標,而這一挫折表明,這一目標可能難以實現。
在2022年的CPPI中,阿卜杜拉國王港(KAP)排名第17位,吉達排名第29位,達曼排名第31位,朱拜勒排名第58位,明顯改善。在去年的2021年CPPI排名中,KAP排名第一,吉達伊斯蘭港排名第8,達曼排名第14,朱拜勒排名第191。
柏培拉港今年排名第144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排名最高的港口。該報告稱:“該地區許多港口的船舶周轉時間持續過長,這是供應鏈中斷的持續風險。”
它還指出,在東南亞,馬來西亞的丹戎佩勒帕斯港今年上升到第6位,越南的蔡美港上升到第12位,新加坡港口上升到第18位。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總監Turloch Mooney表示:“在CPPI排名靠前的港口中,洋山深水港的業績同比改善最大。”
“與2021年相比,洋山在2022年成功地將船舶每次停靠的等待時間減少了3個小時,盡管上半年的運營條件充滿挑戰,但大多數停靠規模范圍內的泊位時間也有所改善。陽山將繼續為未來建設,在自動化和鐵路連接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該指數對全球348個集裝箱港口的效率進行了排名,衡量標準是一艘船從抵達港口到離開泊位完成貨物交換所花費的時間。
該報告的作者表示:“該排名旨在確定全球貿易中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差距和改進機會,包括政府、航運公司、港口和碼頭運營商、托運人、物流公司和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