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進行了一項全面的比較分析,重點關注新航運服務和聯盟的出現,特別是評估東南亞和非洲的港口。
這項評估是由一些正在吸引大量投資并有潛力在全球海事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發展成為關鍵貿易中心的國家推動的。評估以港口績效為中心,利用連通性指標和物流績效指標來衡量發展。
分析涵蓋以下港口:海防和胡志明市(越南)、林查班(泰國)、丹戎帕拉帕斯和關丹(馬來西亞)以及巴淡島和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對于非洲,本次分析選定的港口是吉布提、特馬(加納)、萊基(尼日利亞)、沃爾維斯灣(納米比亞)和達累斯薩拉姆(坦桑尼亞)。
過去三年,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港口連通性顯著增強,反映出該地區充滿活力的投資格局。這種激增在越南尤為明顯,該國吸引了大量西方企業的參與,需要先進的航運基礎設施發展才能保持競爭力。
該分析還強調了這些國家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因為它們共同增強了港口能力,以管理不斷增加的吞吐量并轉變為主要的海運中心。
非洲的情況呈現出更多的可變性,說明整個非洲大陸存在巨大差異。正如《集裝箱新聞》之前報道的那樣,加納的特馬港在互聯互通方面表現出穩定和積極的軌跡,這可能與其戰略納入新的海上航線有關。
這表明西非在即將到來的海運服務中可能發揮關鍵作用,達飛海運集團等公司宣布了涉及非洲港口的新航線。
相反,吉布提的產量則顯著下降,這可能是由于紅海的破壞造成的。同樣,納米比亞也出現了經濟衰退,盡管正在努力穩定這一趨勢。另一方面,由于新的航運服務和隨后的投資促進了港口的發展,尼日利亞正在經歷大幅增長。
為了全面了解這些新興港口的動態,該分析整合了物流績效指數和港口連通性指數。
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自 2023 年以來,東南亞和非洲港口在物流績效和港口連通性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改善。這種增長凸顯了該地區作為新興貿易中心的重要性不斷上升,新服務重塑了貿易格局并推動了進一步的投資和發展。
雖然亞洲的趨勢顯示競爭持續升級,但非洲港口的急劇增長凸顯了受區域干擾和差異影響的更加動蕩的環境。
然而,總體趨勢表明,新興港口正在日益普及,反映出它們在全球航運舞臺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