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藏高原的冰川里誕生,穿越崇山峻嶺,滋養廣袤大地。長江,是生命的搖籃,也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近年來,隨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更加追求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且看他們如何在長江兩岸,翻開綠色智慧發展的新篇章。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11月8日下午,在漢口江灘公園,不少人正漫步江堤,武漢市民夏女士就在其中。只見她和七八個姐妹吹著江風,時而駐足拍照,時而眺望長江,一幅愜意的秋游畫卷。提前眼前的優美生態,夏女士打開了話匣子。
武漢市民夏女士:以前要差些,現在治理的很好。江水很清,長江的水治理的就很清澈,作為武漢人就很開心,要是每天都能過來玩就更開心了!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樣的畫面在武漢的長江兩岸上呈現。近年來,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要求,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以“五個促進”為導向,攻堅克難,久久為功,助力武漢港口綠色智慧發展。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科長:人類自古以來就是依水而居。保護好長江,讓生態變好,是我們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這些年的重要任務。
岸電設施更新升級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得益彰
11月9日上午,在武漢陽邏港,集裝箱運輸船中海016緩緩駛入,原本嘈雜的機器聲逐漸安靜下來。在這里,岸基電源替代了傳統的柴油機發電,直接對貨船、萬噸級集裝箱船舶等進行供電,減少船舶在港口和碼頭停泊時的各種污染排放。大副劉棟坐在甲板上的一張椅子上曬著太陽,享受難得的寧靜時刻。
集裝箱運輸船中海016大副劉棟:以前只能柴油發電,最大的感覺就是吵,再就是味道大、船舶停久了水面上都能看到油花。發電機還要人守著,確保正常供電。現在武漢岸電設施基本覆蓋了,基本所有的港口用的都是岸電,對船員來說是非常好的改變。
截至2023年9月,武漢各個港口五類專業化泊位岸電供應能力實現全覆蓋,普通貨運泊位低壓岸電設施建設覆蓋率達98%,岸電累計使用次數7020次。岸電覆蓋和使用,直接減少了7-9成的碳污排放。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鄒君:武漢港眾多碼頭的岸電設施,從最開始相繼建設,到后面逐步統一標準,再到如今使用量逐年遞增,真正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攜手并進、相得益彰。
綠色碼頭建成投運 為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加碼”
在過去,由于設施能力的限制,武漢各個港口(碼頭)在應對轉運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時,存在接收設施能力不足及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銜接不暢等問題。為此,武漢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指導建成了武漢港化學品船舶洗艙站、武漢港楊泗港區中長燃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等多個綠色碼頭,全面提升武漢市船舶污染防治能力。
11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長江沿線的武漢化學品船舶洗艙站,武漢長航綠色航運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子涵正在對設備進行檢查。該洗艙站通過專業的污水處理系統,能夠將船舶清洗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進行妥善處理,確保沒有危害生態環境的“洗澡水”流進長江。
武漢長航綠色航運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子涵:我們采用了智能管理系統,包括危險氣體置換、洗艙污水收集及駁運等環節,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洗艙作業安全風險。同時,該洗艙站還實現了對艙室氣體濃度、液位和設備的安全值的自動檢測和邏輯判斷,確保了船舶洗艙的安全。
讓江水更清,讓環境更優,是武漢航運不懈的追求。在長江和漢江兩岸,這里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已實現全過程聯單管理電子化,統一使用船舶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船E行),做到船舶垃圾、水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過程聯單電子化監管。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鄒君:綠色碼頭建成投運之后,我們充分發揮他的作用,本年度累計洗艙作業30艘次,接收污水1519.79立方。下一步規劃通過增加危化品裝卸功能,拓展洗艙站社會服務能力,推動洗艙站進入良性運營軌道。
打造智能化低碳港口 已減少碳排放2000噸
位于武漢新洲區的陽邏港,是長江中游最大的內河港口。它以少有的深水良港而聞名,擁有良好的岸線資源和航道。而現在,這個重要交通樞紐再次以低碳和智能而廣為人知。在長江中上游港口中,陽邏港率先實現5G信號全覆蓋,投入24輛純電動集卡車,為陽邏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0噸;完成9臺港區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RTG)的油電改造項目,年節省柴油可達30000L,每臺混合動力RTG年可減少5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劉暢:湖北省首座集卡換電站在陽邏二期碼頭投入運營,投入智能導引車3臺,和遠控龍門吊、遠控岸橋組成了局部區域自動化系統,實現了作業環節全流程的自動化,每年節省能源成本約18萬元。
聚焦物流,陽邏港局部區域智慧化改造項目加快推進;推動5G、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港口業務結合,集裝箱碼頭信息化管控水平不斷提升。船舶智能化建設,有力地支撐了國家智慧物流的發展。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科長王娟:我們以促進岸電設施改造全覆蓋、綠色碼頭建成投運、船舶污染物接收運行增效、港口清潔低碳轉型、港口智能化水平提升等五個促進為導向,不斷推動港口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港口的運營效率,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翻開引領綠色智慧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