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搭載著馬來西亞關丹港首批再生鋁錠“楨城”順利輪靠泊廣西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區,這是“關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航線開通后進口的首批再生鋁貨物,這也是廣西企業參與海外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項目的生動實踐,有力地推動中國-東盟國際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工程建設。
據了解,首批70噸再生鋁錠,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關丹分撥中心分選、打包,然后通過“關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航線運回欽州港。“本次產品運輸,主要測試航線運輸的通暢性、物流節點硬件設施配套情況和關檢操作環節效率,貨物的成功抵港,有助于我們培育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關丹分撥中心。”欽州北港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紀飛介紹,“以前貨物從巴生港出發,運到欽州港需要12天以上,但是現在從關丹港出發只需要一周的時間。隨著后續貨量的增加,操作效率不斷提升,運行時間還會縮短。”
該批貨物由廣西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二級全資子公司廣西中馬園區華物產協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廣西輝航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成立的合資公司提供。廣西中馬園區華物產協投資有限公司商貿物流部經理游勇說:“我們計劃在馬中關丹產業園投資建設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擬建設年產15萬噸再生鋁產品加工廠一座,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帶來每周200標箱的進口數據,將為多式聯運航線的常態化運行提供基礎貨源。”
該再生鋁錠項目投產穩定后,將優先考慮在北港欽州新通道聯運中心進行存儲和分選,以欽州為倉儲“大本營”,發往廣西區內各地加工形成下游產品,促進產業鏈、自陸海新通道開通以來,班列從2017年的178列增長至2022年的8820列,增長了49倍。2023年1-10月到發班列7812列,同比增長6%,開行站點覆蓋18省(自治區/直轄市)69市140站。由經北部灣港進出口拆裝箱業務量逐年增長態勢,北部灣港集團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
目前,占地面積405畝,總投資約5.48億的北港欽州新通道聯運中心即將正式對外運營,投產后集裝箱年處理能力可達15萬標箱,未來將打造以集裝箱業務為主,承接鐵路與水路的聯運中轉功能,發揮內河及海港的銜接作用,與鐵路貨運開展海鐵聯運業務,打造成為欽州港集裝箱業務基點,并拓展國際航運、代理和國際物流等綜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