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江蘇省的宿遷市港口集團召開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IPO項目進場部署會標志著宿遷市港口集團IPO工作正式啟動。在市場低迷的當下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卻選擇逆流而上能成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宿遷市港口集團自身入手。宿遷市港口集團是市委市政府為推動全市港口一體化發展成立的國有企業成立于2022年8月注冊資本12.5億元主要負責全市建設、運營、管理、服務、物流一體化發展。目前重點運營中心港區、保稅物流、鐵路專用線等板塊。
中心港區地處京杭大運河與宿連航道交匯處現有中心作業區、民天碼頭、高新港碼頭年設計集裝箱貨運30萬標箱貨物貨運1735萬噸預計每年全市生產企業節約物流成本5億元;保稅物流中心預計2024年封關運營;鐵路專用線預計2024年6月投入運營。而且宿遷市港口集團正在全力推進三縣涉港國有資產整合圍繞宿連航道規劃建設陸運、新莊、來龍等工作區。
截至目前宿遷市港口集團股份構成為:宿遷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2.96%;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6.32%;宿遷市運河港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4.4%;宿遷裕新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持股9.6%;宿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72%。
在五大國企背書下作為成立不到兩年的港口“新生兒”宿遷市港口集團的發展似乎正欣欣向榮但與江蘇省內其他內河港口相比其港口貨物運輸規模并不算大。2023年宿遷港共完成吞吐量2850萬噸僅占全省內河港口吞吐量的4.4%在江蘇省省內排名第9位相當于蘇州港吞吐量的16.5%與周邊的淮安港、徐州港的吞吐量也存在一定差距。
當然吞吐量并不是唯一指標要上市還得看財務情況。雖然宿遷市港口集團并未公布其營收情況但我們可以了解到宿遷市運河港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在將涉港業務轉讓給宿遷市港口集團前港口二期、智能倉儲區、保稅 B 庫和鐵路專用線等涉港經營性資產在2023年預計帶來的收入為6800.94萬元占營業收入總額比例 8.64%凈利預計為325.94萬元占凈利潤總額比例2.30%。就目前而言經轉讓的涉港資產部分仍為宿遷市港口集團主要業務。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吞吐量還是營收情況來看宿遷市港口集團與其他港口企業之間都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那么為何會選擇在此時上市?
宿遷國資表示宿遷市港口集團上市是按照宿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年上市”要求而推進的。而宿遷市人民政府于去年3月份印發的《宿城區推進企業掛牌上市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也指出宿遷市宿城區每年需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至少1家力爭三年內累計實現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6家實現全市北交所上市企業“零”突破宿遷市港口集團就在其列。
出于自身建設的融資需求或許也是宿遷市港口集團急于上市的重要原因。
2023年宿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8.07億元同比增長7.8%。根據宿遷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到2025年宿遷市臨港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其中新興臨港產業規模突破2100億元(包括: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裝備制造產業以及綠色循環產業等)。但是目前宿遷市港口規模體量小、岸線利用率不高、港產互動不深、高端服務業缺失、物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的現實與臨港產業的發展并不匹配。
因此為達到2025年生產目標宿遷市人民政府表示將科學統籌全市港口資源優化港口布局并加快推動運河宿遷港區、泗陽港區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改造打造運河宿遷港35個2000噸級泊位、集裝箱30萬標箱承載量的水運“核心區”此外還將推進重點港區疏港公路、鐵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要搞建設自然少不了花錢若成功上市勢必將在一定程度緩解港口的資金壓力。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并不樂觀。
疫情以來國際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加之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股票市場一直處于動蕩之中在此期間上市公司的增多又導致市場IPO不斷蓄水使得市場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中國證監會于2023年8月27日發布《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 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提出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A股IPO節奏被階段性收緊。
或許正因如此宿遷市港口集團并沒有選擇在滬深交易所上市而是轉戰北交所。
但原因在于北交所上市門檻低。從財務指標看北交所設置了2億、4億、8億和15億市值的四套財務指標供企業選擇最低的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2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不低于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而滬深交易所除了50億與80億市值的財務指標外其最低要求為“最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且最近3年凈利潤累計不低于1.5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1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于10億元。”
低門檻加上利好政策的推動加之綜合考量宿遷市全市國有涉港資產整合、與江海港合作以及宿連航道建設開通等都為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需要注意的是北交所目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專精新企業宿遷市港口集團作為傳統港口業務登陸北交或許將會面對更加嚴格的標準。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在滬深交易所面臨嚴峻的市場環境的當下北交所似乎正在進入高速成長期2022年12月國航遠洋(833171)在北交所上市成功融資5.8億元成為北交所第一支航運股。而宿遷市港口集團似乎也想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上岸”進而帶動港口發展。相對于傳統港口前期的基建而言其籌措資金方式無外乎是政府財政支持、自有資金、商業貸款以及引入戰略投資等。宿遷市港口集團想要通過上市融資的方式其時長、門檻相較前幾種方式都更難。獨辟蹊徑選擇這樣的“華山一條路”也并不難理解港口是出海口是招商引資的亮點工程是出于長遠發展的考量。但貨物吞吐量投資回報等仍是對一家港口國企的現實考量和拷問。在北交所IPO財務指標明確對行業有所選擇的情況下宿遷市港口集團的上市仍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