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新加坡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星期二(7月2日)書面回應有關新加坡港口擁堵的情況時,表示紅海危機打亂全球船運,大約九成集裝箱船未按照預定時間抵達新加坡港口,高于去年的平均值77%。
船公司依賴新加坡作為轉運港,抵港的集裝箱船為了更快回到歐洲,會在新加坡港重新安排船上的集裝箱,以便裝載更多貨物,方便下游港口操作。
紅海危機造成往來歐洲和亞洲的船只繞道好望角,全球港口都有船只延期。許多船只在短時間內抵達新加坡港,造成 “船舶聚集” 效應。這造成新加坡港口的需求和集裝箱處理的復雜程度增加,導致船只在新加坡港停泊的時間拉長,進而使得要進港的船只要等上更長時間,造成港口擁堵。
今年1月至5月,新加坡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7.7%,從去年同期的1570萬標箱(TEU),增至1690萬標箱。徐芳達說:“集裝箱吞吐量的強勁增長,以及船公司依賴新加坡作為轉運港口,反映了全球航運業對新加坡的信賴和信心。”
大士港今年還將有三個新泊位投入運營,其中一個于星期一(1 日)剛剛投入使用,另外兩個將分別于10月和12月投入使用。徐芳達說:“如果需求持續增長,新加坡港務集團還會加快和提前開發額外的處理能力。”
他也指出,新加坡已經重新啟動吉寶碼頭(Keppel Terminal)和丹戎巴葛碼頭的一些泊位和船塢。今年來,新加坡港務集團提高了所有碼頭的處理量,并且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內繼續提升處理量,以滿足需求。
過渡到大士港口的這段期間,巴西班讓碼頭將繼續營運到至少2040年。這將確保新加坡港的集裝箱處理量不會下降,反而會隨大士港口的逐步發展而維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