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筆者從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簡稱“國能黃驊港務”)獲悉,4月份,國能黃驊港務完成煤炭卸車1929.4萬噸,煤炭裝船1897.6萬噸,雙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為能源保供注入強勁動能。
黃驊港是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第一大下水港。為確保煤炭資源高效運輸,今年以來,國能黃驊港務與電商、銷售、鐵路等單位緊密協作,強化執行精準備煤機制與路港作業協同機制,實現煤炭資源從礦區到港口的無縫銜接,黃驊港煤炭周轉效率提升10.3%,有力支撐大秦線集中修期間能源通道高位運行。
為保障通航順暢,國能黃驊港務創新構建“海陸空”立體協同體系,積極與滄州海事局協調配合,高效組織7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44批次258艘次;充分利用“雙待泊區”,臨時錨泊73艘次船舶,合計為200艘進港船舶節省待航時間300余小時,有效提升了通航效率。在4月11日至12日遭遇37小時大風封航期間,依托智能氣象服務平臺,國能黃驊港務精準預判作業窗口,及時組織裝船走船等,將場存控制在警戒值以內,確保了港口運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4月下半月,國能黃驊港務日均下水量穩定在69萬噸,有效提升了港口自身的運營效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暢通運輸大通道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