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四川、重慶兩地共建的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建成,標志著川渝兩地東向出海有了新通道。作為長江上游唯一可常年通航萬噸級貨輪的深水良港和鐵公水多式聯運樞紐港,新田港將進一步發揮通江達海的物流大通道作用,進一步促進川渝地區互聯互通,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二期工程的建成,意味著新田港的吞吐能力從625萬噸,擴大了3倍,躍升到2100多萬噸。新田港將進一步發揮新田港樞紐功能和區位優勢,更加緊密連接川渝兩地經濟,加速擴大川渝兩地貨物集聚規模,促進各種經濟資源流動和聚合,實現資源合理高效配置。新田港將從單一的裝卸運輸業向港區加工化、裝配化、工廠化等工業化方向發展,并逐步向集運中心、倉儲中心、貿易中心、服務中心等服務化方向轉變。
據了解,新田港二期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全封閉皮帶運輸工藝。貨物到達港口后,經浮式起重機將貨物轉至皮帶車,全程自動化通過皮帶機運輸至各轉運站,最終到達鐵路集疏運中心實現集散。這樣的運輸工藝,將帶來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貨物通過海運到達港口后,往往需要卸貨通過公路運輸,而新田港則是重慶唯一一個鐵路直接進入前沿一級堆場的物流港,也就省去了“貨物到港轉公路場外運輸”這一環節,節省了大量的物流時間和成本。
除了獨有的區位優勢,新田港還大量運用了物聯網、大數據等等智能技術。工作人員在調度中心就可以監測港口作業全流程。如果出現突發情況,港區智慧化系統將立即發揮作用。目前,新田港已經實現全場景的智能化、自動化。
去年以來,新田港強化了與寧波舟山港合作,全年從舟山港運到新田港中轉的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突破90萬噸。全程采用江海聯運的運輸方式,也就是同一艘船完成江段運輸和海洋運輸,中途不必卸貨轉移。這樣一來,相比傳統換船全程水運運輸方式,節省了1/3的運輸時間;相比傳統全程汽車運輸方式,節約了一半以上的運輸成本。
在未來,通過鐵路、公路、水運聯運方式,川渝兩地貨物在新田港出海將大大節省中轉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據港口工作人員測算,川渝兩地比如四川達州、重慶萬州、開州的貨物出海,在新田港中轉,將要比其他中轉渠道,平均節省兩到五天的時間,每箱貨物節省成本300到500元。
萬州當地依托新田港大力發展“臨港經濟”。也就是說,一部分進港的糧食,將直接被做成產品銷售,最大程度發揮了港口的物流優勢。距離新田港最近的重慶萬州、開州,四川的達州,這三片區域組成了萬達開地區,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出北上的門戶。不僅是促進川渝兩地的互聯互通,相鄰的陜西、甘肅、湖北、湖南也在新田港的輻射范圍之內,形成了“城市經濟聯動、賦能區域經濟發展”的遞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