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武漢陽邏港今年1—5月國際直航貨運量達到10.81萬噸,超越2018年全年總量10.05萬噸,創下近十年來出入境船舶年貨運量新高。
累計開通5條國際直航航線
巴拿馬籍船舶“康順99”輪近日順利靠泊武漢陽邏港,為湖北省龍頭企業格林美(002340)從印尼蘇拉威西島運回7968噸關鍵原材料。
這條江海直航航線的誕生,源于中國新能源產業對鎳資源的迫切需求。鎳作為生產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關鍵原料,非常重要。然而中國鎳資源探明儲量僅占全球的2.45%,而印尼以5500萬噸的儲量占據全球42%的份額。2019年,湖北龍頭企業格林美在印尼蘇拉威西島建成電池級鎳化學產品的濕法冶煉基地,生產鎳濕法冶煉中間品(MHP)等。可原料運輸一度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格林美生產的MHP需要先海運至廣州黃埔港或江蘇連云港,再經陸運轉運至湖北。
2024年11月30日,“印尼拉博塔港—武漢陽邏港”國際直航航線成功首航,去掉了省外港口中轉及跨省陸運環節后,直航航線的整體運輸時間壓縮了7—10天。依托“印尼拉博塔港—武漢陽邏港”國際直航航線,這條專為格林美印尼園區量身打造的“鎳礦快線”今年以來累計完成34艘次運輸(含往返),進出口貨物吞吐量共計9.48萬噸。對于格林美來說,航線開通半年來,企業綜合物流成本顯著下降,公司預計今年航線運送貨值將突破10億美元。
截至目前,陽邏港累計開通5條國際直航航線,進口商品主要為氫氧化鎳等新能源產業原料,變速箱、排氣閥等汽車配件;出口商品主要有電動機、電腦配件等設備零部件,碳酸鋇等化工產品。
船舶“直靠”助力通航效率提升
今年以來,陽邏港國際航線靠泊效率不斷提升。
按照傳統規定,外籍船舶靠泊在中國港口,需先在規定的錨地等候,海關、邊檢、海事等部門會分別對船舶進行檢查,在檢驗完成、相關手續完備以后,船舶才可以進入港口進行貨物裝卸。每個部門檢查至少一天,整個流程至少需要三天。
對于船主來說,效率就是成本。“直靠”可以省去錨地待泊這一環節,船舶直接靠港,一邊裝貨卸貨,海關、邊檢、海事一邊同步進行聯檢。為實現聯檢,武漢陽邏海事處在陽邏港建立了各口岸查驗聯席會議機制,推行聯合查驗監管結果互認。需要“直靠”的船舶從進入長江口,武漢陽邏海事處就會通過智慧海事系統獲取船舶信息,提前制定詳細的護航路線和應急預案。靠泊現場,海事執法人員通過北斗系統實時監控航道動態,除一艘巡邏艇全程護航外,還會有海事人員操作無人機,對船舶靠泊作業實施立體式全方位監管。
今年4月10日,作為試點的巴拿馬籍國際直航船“LAN NING19”輪首次實現“直靠”陽邏港碼頭。全程僅用時20分鐘,打破陽邏港外籍船舶靠泊最短用時紀錄。船員工資、靠泊費用、時間成本等加在一起,一條船在碼頭多待一天至少花費1萬元,實現“直靠”相當于為每條船節省出3萬元。陽邏港的“直靠”,不僅直接為運營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也代表了湖北高水平開放的程度。
統計數據顯示,武漢陽邏港前5個月查驗出入境船舶64艘次,同比增長25.5%,其中“印尼—武漢”等3條直航航線,帶動貨運量同比增長197.8%。陽邏港1—5月國際直航貨運量達10.81萬噸,創近十年來年貨運量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