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需求持續減少和運力增加,老舊貨機正在停飛。
Seabury Cargo市場情報經理Sander Schuringa表示,由于需求下降和運力增加,貨運量和貨機利用率都有所下降。
他在IATA世界貨運研討會(WCS)2023的“航空貨運市場動態”開幕式全體會議上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老舊貨機的停飛數量相對高于年輕飛機。”
將2022年第一季度與2023年第一季度進行比較,Seabury的數據顯示,就寬體國際航空貨運運力利用率而言,B777-200LRF同比增長6%,而B747-8F同比增長5%。
相比之下,老式飛機MD1-11F的運力利用率下降了43%,波音747-400F的運力利用率下降了18%。
在談到貨機的發展軌跡時,Schuringa說:“在疫情爆發前的幾年里,飛機制造商的產量一直相對穩定。顯然,在大流行期間,由于工廠停產,這些數字急劇減少了三分之一。
他說:“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將出現復蘇。然而,從長遠來看,我們預計目前的載客量約為51%,我們預計未來1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60%以上。”
他在關注地區時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大部分航空貨運運力都在北美,“這顯然是由空運大多數貨機的集成商造成的”。
他補充說:“我們確實看到,盡管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存在這種不平衡,但我們確實預計,訂單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相對均勻。”
從長遠來看,中東航空公司預計將增加運力,接收更多貨機。
需求之路艱難
在分析了總體市場后,Seabury Cargo表示,航空貨運需求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大幅下降,而貨運能力繼續恢復。
他說:“由于海運貨運量下降,我們不僅看到某些產品正在轉向海運,而且我們還看到航空貨運量進一步受到侵蝕。”
去年第一季度,航空貨運量溫和增長了近5%。但最初的下降跡象是明顯的,而且這種情況全年都在持續,亞洲尤其嚴重。
“如果我們比較今年1月份的數據,可以公平地說,在對下降的責任方面,這些變化是相當戲劇性的。
“與去年年初相比,所有在亞洲開始或結束的貿易通道在今年年初都出現了相當大的下降。”
他說,這也適用于亞洲內部。
舒林加說:“亞太地區的復蘇相當溫和,而世界其他地區的復蘇是漸進的。”
他警告說,航空貨運的前景本已喜憂參半,但需求的下降并不是對大流行前水平的修正。
“如果你看看2022年1月創紀錄的(需求)下降13%,不幸的是,我們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已經回落到2017年大流行前的水平。
“這意味著預期的復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部門轉移
Schuringa解釋說,時尚、化工、制藥、原材料、高科技和汽車行業是需求下降和回歸海洋的主要原因。
他說,其中一些產品在大流行開始時出現了大幅上漲,這解釋了我們看到的下降部分是由于“Covid影響減弱”造成的。
較低的海運運費導致“模式轉換敏感產品”轉向海運。
“目前我們仍處于相對平衡的白色地帶,”但他補充說,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以時尚業為例,他表示,過去海運和空運之間的運輸是平衡的,但這種平衡已經不復存在——海運更受青睞。
“我們肯定看到,時裝更有利于海運,而不是空運。”
同樣的趨勢也發生在高科技產品上。
不過,對于一些垂直領域,還是有一些樂觀的理由的。
他說:“話雖如此,但仍有樂觀的余地,因為一些主要分布在歐洲和美洲之間的產品類別出現了相當有趣的增長,比如易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