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重要的行業利益相關者警告說,2025 年航空貨運量的增長率可能會比今年的增長水平減少一半或更多。這些預測與顯示航空貨運需求勢頭在 11 月份持續增長的數據相吻合,傳統上是一個超級繁忙的月份,客流量達到一年中的最高點。
預計 2024 年航空貨運量將增長 1% 至 2%。在連續 12 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和收益率上升之后,許多航空物流專業人士正在尋找繼續滾動的好時機。
但丹麥物流巨頭 DSV 在周一發布的季度分析中表示,預計 2025 年的航空貨運量將與今年持平,因為企業充分適應海運供應鏈中斷,導致更多貨運轉向空運和跨境電子運輸。商業逐漸減少。如果這一預測成真,這將標志著 2024 年航空運輸量同比增長 11% 的顯著變化。這也將遵循航空貨運行業正常的 15 至 20 個月的周期。
DSV 預計,中國市場的電子商務需求激增將會放緩,因為許多市場的賣家已經飽和,而且美國等政府正在為低價值貨物制定更嚴格的海關法規,以規避進口關稅和合規要求。
對目前符合免稅資格的中國包裹運輸的資格收緊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明年及以后的空運量,但 Temu、Shein 和 AliExpress 等中國賣家已經在調整其履行模式,通過海運和配送來運輸經常訂購的產品臺灣物流公司 Dimerco 負責營銷和銷售的執行副總裁 Kathy Liu在貨運買家具樂部播客上表示,這些貨物是從美國倉庫運來的。
貨運分析公司 Xeneta 預測,明年航空貨運需求將增長 4% 至 6%,具體取決于貿易航線,而運力則增長 4% 至 5%。
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因素和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威脅的廣泛關稅可能會給 2025 年的航空貨運帶來阻力。短期內,預計企業將在特朗普上任之前急于進口,并可以在明年初實施關稅。經濟學家表示,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會減少需求。隨著進口費用的上漲,預期美國將對低價值包裹運輸的海關規則進行改革,這可能會拖累來自中國的電子商務流量。標準普爾全球預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未達到政府今年5%的目標后,到2025年將降至4.6%。
航空物流利益相關者還表示擔心,由于機齡限制、導致貨機交付放緩的制造困難以及波音 777-300 客運飛機的監管審批延遲,老舊飛機即將退役,主甲板貨機的運力緊張狀況可能會變得更糟。貨機改裝計劃。
英國航空、漢莎航空、北歐航空和維珍大西洋航空減少了客運班次并放棄了航線,因為繞行俄羅斯領空的飛行時間增加導致成本增加,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運力也有所減少,俄羅斯入侵后俄羅斯領空對西方航空公司關閉。烏克蘭。從一月份開始,荷航將減少每日飛往中國的航班。
戰略咨詢公司 Rotate 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Ryan Keyrouse 預測,供應狀況將限制明年的航空貨運量。
他上個月在國際航空貨運協會的貿易展上發表演講時表示,明年的航空貨運能力將以最高 4.4% 的速度增長——不包括任何退役的飛機。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詳細說明,在當前高收益和低燃油價格的環境下,航空公司將盡可能推遲貨機退役,但不會有足夠的貨機來滿足需求。
他告訴 FreightWaves:“鑒于與貨運相關的航線并不總是增加腹艙運力,而且由于航空公司可以轉移運力的數量有限,我們認為需求增長將低于運力增長。”根據 Rotate 的標準,這可能意味著航空貨運量的增長將低于 4%。
從好的方面來看,航空貨運可能會受益于一月中旬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沿岸碼頭工人即將舉行的罷工,他們擔心港口管理部門對部分自動化集裝箱操作感興趣。如果談判仍然陷入僵局,預計企業將把關鍵貨物轉移給航空公司。
盡管最低限度法規的變化可能會對電子商務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托運人預先購買庫存以避免潛在的關稅,也可能導致航空貨運上半年表現強勁。 Keyrouse在活動中表示,隨著主要在線零售商瞄準拉丁美洲、東南亞和中東,電子商務滲透率尚不成熟的發展中市場將為航空貨運提供巨大的增長潛力。
“雖然 2024 年將成為航空貨運的輝煌一年,但我們必須謹慎對待 2025 年。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宣布打算對其主要貿易伙伴——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征收高額關稅——有可能顛覆全球供應鏈并削弱消費者信心。隨著特朗普議程的展開,航空貨運業對快速變化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的適應性可能會受到考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干事威利·沃爾什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增長已經見頂了嗎?
Xeneta 的最新數據顯示,11 月份航空公司運輸的體積重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0%,延續了自去年 12 月以來每月兩位數增長的勢頭。但據 WorldACD 報道,有跡象表明,由于 11 月最后一周的全球噸位增長與前一周持平,增長可能會比 12 月中旬通常情況下放緩。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需求計算方式不同,報告比其他機構晚一個月,該協會表示 10 月份航空貨運量同比增長 9.8%,而 Xeneta 的數據為 11%。)
航空物流高管此前預計旺季將淡季,因為不可靠的海運、企業提前裝載訂單以盡量減少潛在的運輸延誤以及中國電子商務出口無論季節如何持續不斷,導致需求已經上升。事實上,從中國出發的主要航線上的航空公司表示,他們很繁忙,但并未不堪重負。
與去年同期相比,第四季度貨運能力僅增長約3%。全貨機的利用率非常高,在從亞洲到北美和歐洲的主要往返航線上,它們幾乎總是滿載。盡管供需嚴重失衡,但市場相當穩定,沒有出現一年前的搶艙混亂。
Xeneta 報道稱,需求增長快于供應增長,導致 11 月份全球短期空運價格達到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達到每公斤 2.90 美元,連續第六個月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即期費率超過了合同費率。持續的供需平衡將負載率(衡量產能利用率的指標)推至 63%,為 30 多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運價壓力最大,這主要是由于航空公司重組貨運機隊以利用亞太地區的高需求和收益率。
今年大部分時間里,全球航空貨運即期運價一直高于合同運價。 (來源:Xeneta)
根據 WorldACD 的數據,跨大西洋西行運價每周上漲 8%,而跨太平洋東行至北美的運價則持平。更具體地說,從中國到北美的平均價格實際上每周下降了 4%,至每公斤 6.62 美元,而中國到北歐的每周價格下降了 10%——這是飛機增加和企業提前計劃調整運輸時間表的結果,貨運市場和定價指數 Freightos 表示。
WorldACD 指出,在過去三周內,跨大西洋運力每年下降 3%,而貨機運力則下降 10%。亞太地區運價走軟的另一個原因是,今年更多的貨運代理在旺季之前鎖定了訂單,從而減少了受現貨市場波動影響的貨運量。
Xeneta 首席空運官 Niall van de Wouw 將沒有出現混亂的情況歸因于承運人和貨運代理更好的庫存管理以及提前準備。
“托運人在制定條款和條件方面做了更好的準備,以確保他們[更早預訂運力],而且我們沒有看到去年看到的瘋狂費率。我認為,他們能夠以這樣的價格為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消費者運送如此數量的貨物,這是對該行業的極大贊揚。”他周二在物流提供商 Flexport 主辦的網絡研討會上說道。
電商效應
專家和物流提供商表示,過去 15 個月,電子商務一直是航空貨運增長的推動力,中國一半以上的航空出口是由在線市場產生的。 eMarketer的研究顯示,過去五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翻了一番,達到超過6萬億美元,并繼續以每年約8%的速度增長,其中南亞和東南亞新興市場的快速增長。它預計到 2027 年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銷售額將達到 8 萬億美元,占零售總額的 22% 以上。
但法航荷航貨運執行副總裁 Adriaan den Heijer 在 Flexport 網絡研討會上表示,電子商務浪潮也掩蓋了汽車零部件和藥品等其他航空貨運商品的下降,這些商品已開始轉向海運。
van de Wouw 補充道:“如果排除紅海[航運關閉]和電子商務的影響,傳統 B2B 空運所占的比例就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