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新關稅正促使企業減少對中國作為進口來源的依賴,但對供應鏈的影響要深遠得多。從黑暗航運的增加,到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的制裁升級,供應鏈重組正成為一個優先事項。polar Star Global航運與海上副總裁Steve Bomgardner上尉探討了新的風險,并強調了情報驅動應急的重要性。
全球沖突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將戰爭列為“今年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它們考慮戰爭對供應鏈中斷的影響。
近年來,企業一直在努力擴大供應基礎,中國占美國商品進口的比例大幅下降,從2017年的22%降至去年的17%。英國也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從2023年年中到2024年年中,英國對中國的進口下降了18%。然而,供應鏈已經變得越來越復雜。雖然直接采購可能減少了,但其他外國供應商(包括越南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增加了對中國的依賴。
有多少公司面臨從中國通過走后門進口商品的風險?此外,正如對俄羅斯和伊朗的制裁導致影子船隊(STS)和黑暗航運活動的大幅升級,給合法船舶帶來了巨大的額外風險一樣,關稅的提高也有望促使全球貿易路線和數量發生重大變化。這將影響黑市船隊的規模和活動,因為被禁國家的公司正在尋找通往市場的新路線,尤其是高價值商品。
實時評估
從保險公司到船東和進口商,都迫切需要了解這種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對供應鏈的影響,并建立健全的、最好是多層的風險緩解模型。從確保合規性到快速變化的制裁,再到實時路線可見性,以及在中斷情況下切換到第二甚至第三選擇運輸路線的能力,供應鏈的彈性變得更加關鍵,也更加苛刻。
與與“黑暗艦隊”有關的船只打交道,即使是在無意中,也會帶來重大的合規和聲譽風險。其中許多船只最終受到制裁,使企業面臨監管審查和經濟損失。然而,隨著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簡稱OFAC)使用諸如更改名稱等欺騙手段來逃避偵查和繼續非法活動的船只數量不斷增加,企業有責任迅速采取行動,識別這些船只可能存在的風險,并與這些實體進行無意的貿易。
積極的管理
實時技術可提供持續的船舶跟蹤和監測,并在篩選新批準的船舶時提供即時警報,從而支持有效的合規。此外,公司可以利用專門的情報解決方案,在高風險的黑暗船隊進入制裁名單之前就識別出它們,從而提供主動的風險識別,從而通過更換船只來早期降低風險。
即時洞察與高效建模相結合,也是管理由工業行動引起的問題可能導致的延誤的關鍵。24/7路線支持,結合人工智能和專家的見解,使船舶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貨物和生命的風險。深入了解航線選擇和運輸模式是有效應對美國東海岸港口罷工等挑戰的關鍵。
這種洞察力也可以在確定新的二線和三線應急供應商的生存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除了了解供應商滿足需求的能力外,運輸路線的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現在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
結論
供應鏈中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盡管72%的公司因供應鏈問題而經歷了不利的運營影響,但只有2%的公司準備好應對這些挑戰。隨著經濟和政治沖突在2025年占據主導地位,企業和國家越來越脆弱。
再加上合規要求、關稅和黑暗船隊帶來的風險,以及集裝箱航運面臨的現有壓力和價格上限,改革現在是必不可少的。供應鏈重組應該是一個優先事項,組織應該探索諸如近岸和短途運輸等變革,以降低風險并改善控制。然而,在每一步中,建立彈性和應急能力也至關重要,這只能通過有效利用智能和知識系統來實現,這些系統可以在整個供應鏈中提供實時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