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遞業傳來了重磅新聞——極兔68億元收購百世快遞國內業務。當快遞進入2元時代,低價競爭已成為過去式之時,極兔,這個掀起快遞低價波瀾的后入局者,又有了新的競爭思路——收購百世。
這一舉措,是換個頻道來攪局?還是做大做強的前奏,或是資本運作?這將給競爭激烈的快遞市場帶來什么樣的變化?筆者就此談幾點看法。
老牌撤離讓位全新市場
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桐廬幫,一群來自大山深處的淳樸農民,以拓荒者的身份成為中國快遞行業的崛起基石。隨著高光時刻的退去,以桐廬幫為首的創業者開始撤離快遞業,并漸成為一種趨勢。
一方面是因為快遞行業進入瓶頸期,贏利越來越困難,就連一向被人們看好的順豐,在今年第一季度也出現了首次虧損,且高達9億元,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其創始人有功成身退的想法。
不管百世今天怎么說,其愿意轉讓國內快遞業務,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快遞業務連續虧損,這也證明了通達系實控人的撤離似乎是形勢所迫。
然而,當老牌快遞企業創始人紛紛撤離之際,有一家企業卻逆勢而為,大手筆進行投資兼并,這就是極兔。極兔,用一年多時間挑起價格戰,燒掉3、4百億后,又有了新動作,短短3個月里斥資20多億美金完成兩起并購。9月12日,與極兔關聯的匯森全球正式收購零擔貨運商壹米滴答,旗下的快遞品牌為優速快遞,但這只是極兔小試牛刀。
極兔進入中國僅僅1年多的時間,其大手筆收購的底氣在于它有著東南亞業務貢獻利潤,有愿意一起虧損的加盟商,有一眾知名風險投資。
有人問,快遞業值得投資嗎?在別人退出之時,極兔卻在進入,這一做法明智嗎?
極兔從一開始就堅定使用“虧損換市場”策略,迅速打開市場,2021年上半年極兔的市場份額或達到了7%—8%,此次的收購,也是一種策略。
在反壟斷、勞工權益等政府監管的壓力下,整個快遞行業份額趨于穩定,收購是最好的擴大市場份額的方式。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競爭趨緩之后,極兔意識到通過價格戰很難再擴大市場份額,兼并重組,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發生在“雙11”前夕的這起并購,支付的是現金,得來的是一線快遞企業的門票。極兔在大家認為快遞競爭格局已定的情況下,高調入場,在百世退出以后,快遞企業的“七進五”還是“七進五”,但有極兔的加入,看點更多。
改變格局增強共贏能力
快遞是一片藍海,還是一片紅海?這個問題讓人們爭論不休。其實,跳出藍海紅海思維,可以這樣說,未來幾年,快遞行業將進入黎明的前夜,也就是說,經過激烈的價格競爭,該淘汰出局的基本上已經出局,快遞行業已形成了適度的壟斷,而適度的壟斷,則有利于快遞頭部企業的贏利,目前的價格止跌回升就是端倪。
今年三季度,快遞業加速回暖是電商大促節帶來的短期回彈,還是行業價格戰內卷結束后的修復?“雙11”以來的價格上漲,是例行的,還是趨勢?筆者認為,不是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是快遞競爭發展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內卷化的行業正在發生改變,快遞單價呈現環比上升,已進入適度壟斷階段。
極兔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這是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一次國內快遞企業并購,對極兔來說,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增強市場競爭力,更好地適應新發展格局。
鑒于行業目前處在高速增長中,份額擴大依然是各家快遞公司的優先戰略。在價格觸底反彈之際,隨著極兔收購百世,轉讓完成后,憑借市場占有率,將改變這一格局,其贏利能力將大大增強。同時,整個行業也會以此為契機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對于極兔來說,68億元買到的是一張能夠與通達系同臺競技的機會,這次收購是為了更好適應新發展格局,有利于推動建立良性、積極的行業生態。
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發展
當價格戰的硝煙散去,國內快遞巨頭們紛紛從“求生存”轉向“謀發展”。快遞行業進入了新形勢、步入新階段,打造優秀的快遞物流服務產品成為當務之急。
價格戰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并不是壞事,它倒逼著快遞企業進行生產力的升級,構建更流暢的運輸體系、更高效的轉運中心、更全面的管理制度等等,這些競爭是有益的。
前提是,這些競爭是在快遞公司可承受范圍內的合理競爭,然而,極兔掀起的價格戰,有違“合理”二字,行業陷入史上最慘烈的價格戰,企業普遍增收不增利,尤其是各大快遞公司普遍通過降低派費來壓縮成本的方式,對快遞小哥的收入造成嚴重影響,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耗時近兩年,由極兔率先在國內快遞行業發動的價格戰,在監管部門多次施壓下宣告終結。
2021年4月6日,義烏郵政管理局對極兔下發警示函,直指其“低價傾銷”行為。4月22日,浙江省明確提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這是政府首次以法規形式提出價格監管。7月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重點打擊“以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的行為。9月份,浙江省人大審議通過《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更是以地方法的形式,將政策監管推向新高度,確立了多項行業發展準則,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企業不得低于成本價格提供服務是重中之重。
有人問,“極兔+百世”會不會導致新的價格戰,重演2020年的情況?會不會再向行業發起“自殺式沖鋒”?筆者認為 應該不會,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無論哪一家企業,如何降低成本,都是貫穿企業興衰的關鍵。
此前超低價已經傷害到各家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極兔本身。目前,各大快遞企業的競爭發展,都在遵循著一個大致的步調降低成本,并以不損傷各家的盈利能力為基準。國家與地方法規相當于給行業畫出了底線,引導行業健康競爭,行業本身趨勢也杜絕破壞性的價格戰,希望進入高質量競爭場景。總之,在當前監管反低價傾銷的重壓下,快遞業很難再回到過去“虧損換市場”的策略。
當前,在價格戰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企業唯有千方百計提高市場占有率,放大網絡規模效應,才能降本增效,繼續保持競爭力。
物流供應鏈基礎,即固定資產,這既是對高毛利率的保證,也同樣是快遞公司擴大業務量、搶占市場份額的關鍵,能帶來網點、路由優化方面的優勢。
這次收購,極兔看中的是百世的資源。極兔在下沉市場網點多,而百世則在一二線城市有比較深的積累,兩者能力有一定的互補。雖然百世快遞在行業里的成績并不理想,但不可否認,其積累了多年的行業經驗,擁有相對扎實的基礎建設和加盟商網絡資源,這對極兔的末端網絡布局,推進網絡精細化運營,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都很重要。
未來,快遞行業的利潤并不是由市場份額決定,而更多地取決于服務質量。數千億的快遞市場形成多個服務質量的細分市場將是趨勢,期待極兔在市場份額擴大之后,在服務這個新賽道上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