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重慶團結村車站里一列滿載電子產品、機械零件、日用百貨等物品的列車緩緩駛出,前往德國杜伊斯堡。
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貿易物流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重慶作為最先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其中歐班列(渝新歐)確在2020年實現逆勢增長,列車開行2603班,同比增長70%以上,運輸量超過22萬標箱,運輸貨物價值900億元,同比增長65%,居全國首位。中歐班列(渝新歐)優勢在于,比海運速度快,比空運成本低,加之鐵路運輸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較小,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海運、空運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中歐班列(渝新歐)作為一個重要的貨物運輸渠道,有效地保證了國際間貨物的高效運輸。
重慶海關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1-6月,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896.3億元,增長23.7%;集成電路出口157.8億元增長45.1%;農產品出口4.7億元增長17.6%;摩托車出口207.3萬輛增長59.7%。
從重慶市發改委了解到,中歐班列(渝新歐)從團結村、魚嘴兩站始發,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憑祥6個口岸出境入境,31條成熟運行線路通達輻射亞歐26個國家40多個城市,集結分撥網絡正在加速擴張,2017年,整體收購了德國杜伊斯堡6000平方米的倉庫并投入運營,成為全國唯一擁有自主產權海外倉的中歐班列,同時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匈牙利加強海外倉儲服務合作,根據市場客戶的需求,開辟其他海外區域,不斷提升海外集散分銷能力。